香港,普通话的春天来了!
香港回归
汪惠迪
“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”,7月1日上午在香港会展中心隆重举行。令人耳目一新的是从司仪宣布会议开始到会议结束,李家超和所有宣誓的政府官员及行政会议成员,都讲普通话,普通话成为本次典礼的会议用语。25年来,同样的典礼举行过5次,这是破天荒第一次。
香港自从回归祖国以来,无论内地同胞还是海外华人,踏足香港,不管走到哪里,听到的都是广东话。在香港,社会用语、家庭用语、教学用语、校园用语、广播用语、影视用语、办公用语、柜台用语统统是广东话。粤语依然一枝独秀。有的主流报纸还掺用“三及第”中文,学界称之为“港式中文”。中文而“港式”,不标准化,成为香港报章的特色。新加坡就没有什么“新加坡式华语”,更别说“新式中文”了。
更令人不能容忍的是,自2019年春反修例开始,直至黑暴分子大闹香港,两三年间,内地同胞到港旅游,因操普通话而屡遭霸凌,有人因在中环街边讲普通话而横遭攻击,连讲“国语”的台湾记者亦未能幸免。是可忍,孰不可忍?
2020年1月26日晚,一内地男子在旺角街头被暴徒打翻在地。
要说香港不推广普通话,也是冤哉枉也。香港回归翌年,特区政府就把普通话列入小一和中一的课程了,并于2000年把普通话列入中学会考科目。但是香港中小学的普通话科和中文科是分科教的,而且通常不是同一位老师,效果不彰。中文科课本所选的范文都是标准中文,教学语言却是广东话,即所谓“粤教中”或“广教中”,环顾周边国家或地区,有哪个地方是这样教中文的呢?
即使如此,香港推广普通话也还是有成绩的,许多老师参加普通话培训和测试,特区政府官员或在本地,或到北京,参加普通话培训,也都能听能讲普通话,但是,政府就是不在社会层面大力推广普通话。那些会讲普通话的导游、售货员、服务员等大多是靠自费补习而学会普通话的。
语言文字事业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支撑。为了全面加强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,2021年11月30日,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《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》(以下简称《意见》)。这是一份全面加强语言文字工作的指导性文件。
《意见》共22条。第15条是“深化与港澳台地区语言文化交流合作”,其中对港澳台地区的普通话教育和应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:
“支持和服务港澳地区开展普通话教育,合作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,提高港澳地区普通话应用水平。”
要提高“应用”水平,就得走出家门,走出校园,走出办公室,走向社会。要达到这个目标,政府必须在社会的层面大力推广普通话。
《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》
新加坡自1979年开始“推广华语”,四十多年如一日。2019年10月22日新加坡举行“讲华语运动”开展40周年庆典,李显龙出席并呼吁华人要尽可能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普通话,让孩子们掌握新语言。他说,随着我们的社会和环境不断变化,推广普通话将是一个持续的、永无止境的项目。新加坡华人都会说华语,李显龙还号召他们“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普通话,让孩子们掌握新语言”。新加坡如此,香港还能犹豫、踟蹰吗?
新加坡总理李显龙(中)在“讲华语运动”40周年庆典上
“当前,香港正处在从由乱到治走向由治及兴的新阶段”,新一届特区政府领导班子也表示要全力以赴,共建一个充满希望和活力的香港,那就更须推动宪法在特区全面贯彻落实,包括第19条“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”。
语言文字是文化的基础要素和鲜明标志,事关历史文化传承和经济社会发展,事关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,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支撑,在国家工作大局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。
普通话成为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庆典的会议用语是一个良好的开端,特区政府有关部门应当以此为契机,规划并部署在全港社会层面全面推广普通话。机不可失,时不再来,趁热打铁,此其时矣!
香港,普通话的春天来啦!
(原载2022年7月5日新加坡《联合早报》言论版,转载时,作者略作修改并配图片,图片取自网络)